汉中文化网—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
站内搜索:
首页
视点
人物
文史
旅游
民俗
行业
收藏
视频
商城
读吧
艺术
图片
您当前的位置:
汉中文化网
>
专题
>
汉风文化
望贤忆故人,不忍弄笔墨
面前摆着一本书,是一册书法小品集,冠名“陕西省望贤书学会”,内容是李成海师生作品集,计有三十七人之多。麦秸黄的封面上,“小品集”三个字很有韵味,想来定是李先生的手迹了——谁比他更有名望与资格为这一册高水平的书法作品集题写书名呢?“小品集”三个字是阳文,摩挲起来凹凸有致。麦秸黄是纸
潘家河记
碧绿碧绿一泓水,似一块硕大的和田玉,湿湿润润,平平滑滑,静卧于深山之中。 乍一看,心头升起一股明媚的湿气,浓浓密密般袭上身来,眼眶仿若抹了一层温和的润饰油,鼻息顿时畅亮清爽,浑身上下如饮甘醴,通透无比。 河道狭窄,青山夹岸。左岸,绿树蓊郁,蝴蝶翻飞。右岸,一条柏油马路,仅容一车,
最美汉中油菜花
秦巴之间,中国之中,流淌着一条美曰天汉的汉江;汉江之滨的汉中,川坝相连,山岳拱卫,每到春风回荡,金灿灿的油莱花便铺满大地,与山川、河流、麦苗、村庄组合成一幅幅气象万千的醉人画章,成为了中国醉美的地方。 《诗经·汉广》曰:“汉之广矣,不可泳思;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"。就在这汉江之滨广
居杭札记选:瞻仰鲁迅先生纪念馆
还是孩提时期,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那“红火圆实”的小手,那吱吱呀呀的“乌篷船,”还有那聪颖伶俐的“迅哥儿”,都给我的童年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尤其是我毕业从教以后,经常要给学生讲“孔乙己”,“社戏”等,特别是那“曲尺形的柜台”,“茴香豆”的“茴”字有五种写法,“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”
北校场记忆
说起汉中城内的北校场,或许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都感到陌生,但提起繁华热闹的“万邦时代广场”,几乎无人不晓了。孰不知现在的“万邦”,就是在昔日的“北校场”地址上修建起来的,北校场已成为汉中老一辈人的记忆。 小时候,我对北校场的印象和记忆是零碎模糊,残
忆雪域探家
翻开一个旧笔记本,一则参军到西藏后第一次探家的记载映入眼帘,半个世纪后,对那次探家经历记忆犹新,不堪回首,终身难忘。 1965年1月,部队批准我探家。当兵3年多,听到可回家探亲,心情无比激动。部队驻地到家路途遥远,行程艰难,这些对一个战士来说,都不在话下。当时,西藏条件特别艰苦,
两个名字
我上小学的时候,一个外地口音的手艺人到我家院子里绷箩子。我听见他说从仪陇县来,光是走路就要一两天。大家都说路好远,他说,再远,也要为人民服务! 我们娃儿家是喜欢外地人的,因为他们会带来一点远方,一点新奇。我缠着他问这问那,他突然反问我,你晓得,张思德是哪儿的人? 那会儿,全国人民
下雪的时候,我想起汉荣
汉荣和我是大学同学。记忆里,好像总是在冬天,他穿着不甚合身的棉袄,言语不多;看着你听你说话,眼睛眯缝着,会意时便抿着嘴憨笑。 他喜欢写诗。也许他这辈子来到世界上,就是为了做一个诗人。这条路不好走,因为那时候,中国写诗的比读诗的都多。他是农民的孩子,在田野里长大,小时候吃过很多苦。
用生命享受艺术,用艺术滋润生命
2月24日,早上10点,西影的丽萍姐发来微信:“红柯老师去世了。”消息来得太突然,不敢相信,正当巅峰期的中年,又是那么活力四射的人,怎么可能?但是一向严谨的丽萍姐怎会对这样的事有差池!我也不敢问,怕坐实了,仿佛凭空要落下一块巨石,很是无助。手机短信的提示音开始不停的蜂鸣,愣了良久
我爱俺省一巡抚
我们陕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,说是:南方的才子北方将,关中的黄土埋皇上。 看史料,去我们那儿当官的南方才子很多,而我印象最深的,当数清朝乾隆年间的毕沅。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儿。一年暑假,我去勉县城西闲逛,见田野里有块石碑,细看,上面写着“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”。那时年少,搞不清年代的关
共92条记录
首页
上一页
下一页
尾页
第5页
共10页
推荐
更多 >>
·
贾平凹: 凡是熊猫住的地方 都是好...
·
中国西北地区茶马古道与略阳的历史文化...
·
汉中——古人类绵延不绝的世界胜地
·
汉调桄桄的伴秦特色
·
陕西秦岭南麓首次发掘出土早期现代人化...
·
汉中市文化产业调研座谈会在城固召开
·
梁中效|汉水女神颂
·
古代汉中社会演变
推荐
更多 >>
关于我们
|
联系我们
|
合作机会
|
友情链接
|
隐私保护
|
网上投稿
|
陕西网络辟谣
|
手机版阅读
汉中文化网
www.hzwhwang.com
版权所有
陕ICP备16010438号-1
网站编辑E-mail:bianji@hzwhwang.com QQ:3477833007
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
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:
汉中文化.com
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-2226631